论坛主席

赵翔(国防科技大学 教授)
赵翔,国防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决策实验室智能决策技术研究部主任,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军队青年科技英才。从事大数据知识工程、世界模型等方面的教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获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4项,申请专利40余项。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获评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ACM SIGMOD中国新星奖、CICC青年科技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信息系统专委副秘书长、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

曹艺馨(复旦大学 青年研究员)
曹艺馨,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职位。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青年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工程和多模态信息处理,在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8700余次,并多次被领域内国际顶级会议评为口头报告。研究成果获得两项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及提名,曾获Lee Kong Chian Fellowship、Google South Asia & Southeast Asia Awards和AI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奖的荣誉提名,Elsevier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演示程序主席、领域主席和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一

林衍凯(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通用智能的大模型自主智能体
报告摘要:近年来,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通过大规模预训练,这些模型获得了在复杂交互环境中的卓越能力,尤其是在理解、推理、规划和决策等方面,表现出对复杂真实场景的高度适应性。这为大模型在自主调用工具、解决复杂任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次报告将聚焦大模型自主智能体,深入探讨其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分解多步任务并调用适当的工具解决复杂问题,将涵盖自主智能体的统一框架、主要技术挑战、重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嘉宾简介:林衍凯,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预训练模型和大模型智能体,Google Scholar 统计引用达到 1.9万次, 2020-2024年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和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其成果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全球共15项)。现任CCF NOI科学委员会委员。
报告二

师斌(西安交通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垂直行业视角下的知识增强大模型创新与展望
报告摘要:以OpenAI-o1和DeepSeek-R1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在模型推理阶段投入更多计算资源模仿人类回答问题前进行思考的过程,极大提升了模型的推理性能。然而,这些模型在复杂任务求解方面仍面临推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对“强知识、重逻辑、多约束”的垂直行业复杂问题时,往往“通而不精、顾此失彼”,应用效果不佳。本报告以国家金税工程智慧财税相关应用为背景,介绍知识增强大模型及其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创新成果,最后结合垂直行业的落地应用展望未来技术范式。
嘉宾简介:师斌,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书记,教育部“101计划”课程建设组专家等。主要从事财税大数据分析、垂域大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KDD、ICDE、TKDE、TON等国际期刊、会议中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编写教材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2024年高校计算机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报告三

曾维新(国防科技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大数据知识融合技术前沿进展
报告摘要: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知识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融合技术已成为增强知识库完备性、提升认知智能水平的关键支撑。本报告首先介绍知识融合的基本范式与经典方法,接着介绍大数据知识融合技术的前沿进展,包括时序知识融合、多模态知识融合,以及大模型相关的知识融合等相关工作,最后讨论大数据知识融合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神经符号系统视角下符号化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内部参数化知识的深度融合等。
嘉宾简介:曾维新,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主持军委科技委某人工智能专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国家和军队重要课题5项。主要从事大数据知识融合相关研究,在ICDE、VLDBJ、TKDE、SIGIR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获DASFAA 2021最佳论文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件,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指挥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ACM长沙优博奖、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入选国防科技大学青年科技英才。